初中數學教研活動實踐組集體備課
初中數學組集體備課《14.4課題學習選擇方案》
初中數學國培韋鴻
(主備:王林主持記錄:趙俊參加人員:陶才海韋勝云周大成韋鴻)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唐琴:
我認為教材的地位還體現在:用函數的觀點再認識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組,而且可以對已學過的相關內容之間的聯系的再認識,有機的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發(fā)揮函數對相關內容的統(tǒng)領作用,加強知識間橫縱向的融會貫通,提高靈活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突出函數模型應用的廣泛性和實效性。二、學情分析吳光志:
學生學習的有利積極因素分析的很好,但是,對“本節(jié)內容依然是用建立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我不贊成。建立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比較感興趣,但不容易掌握。何選軍:
對于不利因素我想補充一點,從往屆學生的學習情況看,學生習慣于用方程解決本節(jié)課的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列出函數解析式后,在利用不等式與函數的關系分類討論時存在一定的困難。謝元芳:
我個人的看法是:從這樣二個方面談:一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建構還不能駕輕就熟的用函數來綜合解決以生活為背景的實際應用問題;二是學生的抽象思維的發(fā)展還處于初始階段,接受起來有些困難。三、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為主,同時從知識教學、技能訓練等方面,根據《新課程》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要求及
本節(jié)課的學習結果類型,針對學生的一般性認知規(guī)律及學生個性品質發(fā)展的需要,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所列函數的表達式及其性質,選擇合理的方案解決問題。
2.進一步鞏固一次函數的相關知識,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過程與方法:
結合實際問題的講解,培養(yǎng)學生收集,選擇,處理數學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斷或大膽的猜想的能力。提高學生在實際問題情景中,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整理數據,獲悉信息,處理信息(畫出函數的圖象),形成如何決策的具體方案。
2.讓學生感受一次函數的圖象及性質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妙用,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王衣:
培養(yǎng)學生收集,選擇,處理數學信息是個難點。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確實很重要。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我認為本節(jié)課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節(jié)能環(huán)保意識(例如課本例題中關于白熾燈和節(jié)能燈哪個更省錢)和理財意識。趙海:
我認為這個目標的措辭有歧義,建議改簡單點“能根據所列函數的表達式的性質,選擇合理的方案解決問題”。四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既能從實際問題情景中,建立數學模型又能從一次函數的圖象中收集,處理實際問題中的數學信息。
教學難點:啟發(fā)引導學生如何將實際問題中的數學信息建立為數學模型
王衣:
教學重點設立恰當。在我的班上,學生對建立函數模型不會感到太大困難但是將函數模型轉化為方程模型和不等式模型就會比較困難。另外,對恰當的進行分類討論并歸納得出正確的結論,學生也會感到困難。五教法設計
教學方法和手段:(1)教學方法: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親自參與活動,進行探索與發(fā)現;在此基礎上提供給學生交流的機會,學生學會對自己的數學思維進行組織和澄清,并能清楚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以“問”之方式來啟發(fā)學生深思,以“變”之方式來誘導學生靈活善變,以“梳”之方式來引導學生歸納總結。(2)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主要目的是通過上述教學手段,再現知識產生的過程,突破學生在舊知和新知形成過程中的障礙。另外,也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六學法指導:
依據教材特點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等活動,主動探索,發(fā)現問題;互動合作,解決問題;歸納概括,形成能力;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合作意識,養(yǎng)成及時歸納總結的良好學習習慣七教學過程(一)課題引入吳光志:
由學生感興趣的例子引入新課,可以吸引學生更積極的投入課堂,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著手進行研究,進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題引入切合實際,落實三維目標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情懷,保護大自然,節(jié)約能源。
設計意圖:從現實問題出發(f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二)知識鋪墊謝元芳:
首先提供給學生一組簡單的實際應用問題,為解決綜合性的實際問題作好知識上的鋪墊,然后在具體情境中提出例題,調動學生情感,促進學生思維活動。(三)新課講解
(1)問題引入直接引入課本的問題,學生讀題目并討論解釋各量
(2)問題分析
通過學生思考,討論,了解問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之間的關系,教師采用問題串的形式幫助學生分析理解問題,并強調題目中的自變量取值范圍。此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較多,需要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節(jié)問題3如何用函數表示兩種燈的費用?
問題4觀察上述兩個函數,節(jié)能燈和白熾燈哪種省錢,有幾種情況?如何列式?問題5:請畫出兩個函數的圖象趙海:
圖象的得出是如何處理的?是直接給出還是由學生自己畫,如果是學生自己畫,由于數值比較大,要給學生必要的指點:可利用方程得出兩函數圖象的交點坐標,然后再確定與縱軸的交點坐標,畫出射線。問題5:請畫出兩個函數的圖象以上問題串的設計意圖:1.教給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2.教給學生建立數學模型的基本步驟何選軍:
主備課人注重函數解析式與圖象互補作用,兩者的聯系,突出兩者間的轉化對分析解決問題的特殊作用,體驗了圖形的作用和數形結合的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具體的數學知識的靈魂。圖象解法有誤差,經驗解法兩者結合,通過求方程組的解準確確定交點坐標,圖象的縱軸同一量單位長短要一致。(四)、練習反饋,應用拓展
【變式訓練1】旅游中的一次函數
學校準備去南山春游,甲、乙兩家旅行社原價都是每人60元,,且都表示要
優(yōu)惠。甲旅行社表示全部8折收費,乙旅行社表示,全部9折收費,但同時免去2個老師的費用。
(1)請分別寫出選擇甲、乙兩家旅行社的費用Y(元)與人數X(人)間的函數關系式。
(2)判斷組織多少人春游選擇甲旅行社合算?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掌握省錢問題的解決方法,培養(yǎng)靈活解題的能力。(五)方法總結
1.建立數學模型基本步驟:①確定研究問題的基本量②分析基本量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變量。哪些是最終要求解的量③列出函數關系式2、通過解不等式或利用圖象來確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3、根據題目要求選擇出最佳方案。(六)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什么感受?我參與最多的是:唐琴:
建立數學模型基本步驟:1.閱讀理解,審清題意,2.簡化問題,建立模型,3.用數學方法解決數學問題,4.檢驗結果是否符合實情。家庭作業(yè)教學感悟
1.通過對省錢問題的探究會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體驗實施方案的過程,探究解決問題的結果,增強學生動手,動腦共同合作與交流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2.通過課題學習,讓學生經歷數學建模的過程,也就是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是非常必要的。同時課題學習具有的靈活性,便于展現學生思維的奇異性、多樣性與靈活性,培養(yǎng)了思維的開放性。
3.“課題學習”是把數學知識設計成讓學生再發(fā)現、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相對獨立地去進行探索、發(fā)現與創(chuàng)新,有利于學生把握數學的本質特征。
4教學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導向。教學目標的變化體現了新課程最大的價值取向。以往教學目標比較單一,過于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比較忽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隱性目標。而在我組全體老師集體智慧下,本課的三維目標得到有機整合,學生的數學興趣、數學精神、數學方法以及嚴謹的數學態(tài)度得到很好培養(yǎng)。透過本節(jié)課我們可以看到,強調目標多元并不會削弱知識與技能的要求,反而使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得到提高,獲得活知識。
擴展閱讀:初中數學組集體備課實施計劃
初中數學集體備課實施計劃
張曉
集體備課是學科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師備課能力和上課水平的有效途徑,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突破口。開展集體備課活動能夠營造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氣氛,能夠及時推廣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縮短年輕教師的成長周期,促進教學質量整體提高。為了充分發(fā)揮集體智慧,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真正實現腦資源共享,使本年級教師能從單元整體上駕馭教材,
現將集體備課計劃制定如下:
一、指導思想:
集體備課必須立足個人備課的基礎上,以學科備課組為單位進行,要在充分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前提下,集體商討教學方法,共同研究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同時要兼顧學生的基礎和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具體實施步驟:
1、集體備課的基本程序是:校內初備集體研討修正
教案。每單元確定一個中心發(fā)言人。
2、在個人初備時,一定要認真學習和研究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參考書以及其他相關材料;一定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同
時教師還要深入了解學生,研究學生的智力因素(知識水平、能力水平)又研究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學習興趣、態(tài)度、習慣)便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
3、中心發(fā)言人在集體備課前要深入鉆研教材和大綱,反復閱讀教學參考書及有關資料。集體備課時詳細介紹本單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聯系,單元教學目的,三維教學要求,教材重點難點,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方法,每課課時分配,作業(yè)與練,教學方法的設想等。
4、每位教師要積極參與集體備課活動,各抒已見,充分討論,統(tǒng)一認識,實行教學上的“五統(tǒng)一”。活動結束后,教研員要認真
做好活動記錄,以備學校領導及教務處檢查。5、集體備課的具體要求是:“三定”、“五統(tǒng)一”,同時注意搞好“五備”,鉆透“五點”、優(yōu)化“兩法”、精選“兩題。⑴三定:定單元集體備課課題,定中心發(fā)言人,定單元教學進度。
⑵五統(tǒng)一:統(tǒng)一單元教學目的,統(tǒng)一教學重點、難點,統(tǒng)一課時分配和進度,統(tǒng)一作業(yè)布置和三維訓練,統(tǒng)一單元評價測試。
⑶五備:備課標、備教材、備教學手段、備教法、備學法。⑷五點:重點、難點、知識點、能力點、教育點。
⑸兩法: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⑹兩題:課堂練習題和課后作業(yè)題。
6、集體備課時,除中心發(fā)言人作主題發(fā)言外,其他教師也要積極參與,發(fā)表自己的教學設想并闡述理論依據,經過“爭鳴”,形成比較一致的意見和實施教案。備課成員在這一教案的基上,融入自己的學風格,進行實施、總結和反思,最終形成對某一教學內容的最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
7、編寫導學案的學習內容時應注意的幾個原則
⑴課時化原則
在每個學科新教材中,一些章節(jié)的內容用一課時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師根據實際的上課安排,分課時編寫導學案,使學生的每一節(jié)課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有打算的完成學習任務,最大限度地進步課堂教學效益。
⑵問題化原則
將知識點轉變?yōu)樘剿餍缘臉祟}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解釋,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力以及對教材的分析、回納、演繹的能力。
怎樣設計問題?
①問題要能啟發(fā)學生思維;
②問題不宜太多,太碎;
③問題應引導學生閱讀并思考;
④問題或者說知識點的浮現要盡量少用一個一個填空的方法,避免學生照課本填空,對號進座,抑制學生的積極思維;
⑤問題的敘述語應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參與。如:“你以為是怎樣的”“你判定的根據”“你的理由”等等。
通過精心設計問題,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具體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讓學生真正從教師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⑶參與化原則
通過對導學案的使用創(chuàng)造人人參與的機會,鼓勵人人參與的熱情,進步人人參與的能力,加強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這就是所謂的參與性原則。相信學生,敢于放手發(fā)動學生,只要教師敢于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互助學習的機會,其學習潛能將會得到更有效的發(fā)掘。
⑷方法化原則
導學案中應體現教師必要的指導和要求。教師指導既有學習內容的指導與要求,又有學習方法的指導。
如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要明確、具體地告訴學生看教材哪一頁的哪一部分,用多長時間,達到什么要求,自學完成后教師將采用什么形式進行檢查等。
⑸層次化原則
在編寫導學案時將難易不一、混亂無序的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門路性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學習方案。認真研究導學案的層次性。學案要有梯度,能引導學生由淺進深、層層深進地熟悉教材、懂得教材。能引領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深進。還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要使優(yōu)秀生從導學案的設計中感到
挑戰(zhàn),一般學生受到鼓勵,學習艱苦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要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步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三、教師備課分配表
123456789教學內容第七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九章《二元一次方程組》第十八章《勾股定理》第十九章《四邊形》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數》第二十七章《相似三角形》教師討論發(fā)言導學案的作用和意義本次集體備課總結性發(fā)言主備教師郭曉峰(大石頭)鄭淮君(三中)丁錫良(五中)孫明偉(四中)郝延勝(一中)杜藝霞(官地)教師張曉蔣萬春四、集體備課地點敦化市第四中學大多媒體集體備課時間:201*年2月18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初中數學教研活動實踐組集體備課》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初中數學教研活動實踐組集體備課: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