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進校園
根據201*年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武術協(xié)會繼續(xù)擴大武術的社會基礎,抓好武術“六進”的推廣,把“六進“工作做大(武術六進:進學校、進軍營、進企業(yè)、進機關、進鄉(xiāng)鎮(zhèn)、進社區(qū))的文件精神,我校決定與201*年4月參與這項活動,并精心策劃和選擇了武術健美操,將其作為學校的體育學科校本課程來實施。4月17日我校適時召開了“武術進校園”啟動儀式暨校本課程武術健身操培訓會。
“武術進校園”啟動儀式上,首先由省武術協(xié)會武術進校園辦公室主任翟宏作了大會發(fā)言,他高興地告訴同學們武術“六進”之首是進學校,在長春市武術進學校北安小學又是第一家,同學們聽后歡呼起來,接著由高曉杰校長向長春市青少年業(yè)余體校武術高級教練荊振忠頒發(fā)了聘書,然后由北安小學政教處李志主任宣讀了北安小學校本課程武術健身操實施辦法,最后就是武術健身操的培訓,孩子們學得非常認真。
這項活動的開展相信中華武術文化一定能夠在北安校園得到傳承并得到發(fā)揚光大。
擴展閱讀:武術進校園提案
武術進校園提案
武術進校園提案
摘要:2011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六中全會
發(fā)出了“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重要部署。大名縣作為全國武術之鄉(xiāng),應把祖國的國粹武術文化發(fā)揚光大,武術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具有獨特的運動風格和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學校武術教育是關乎武術傳承和培育下一代的大事,它能夠促進學生的體質健康,能作為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促進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認同與尚武精神的培育。
提案人:李志軍縣人大代表。
案由:武術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具有獨特的運動
風格和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我縣作為全國武術之鄉(xiāng)具備良好的武術基礎,應該把武術作為體育課進入中小學校園,增強下一代的身體素質。對我縣中小學生調查,發(fā)現我們縣中小學生身體素質,比較差,中小學生是我國的未來,是祖國的接班人,他們不但文化知識學得好還要有一個好的身體。
武術進入校園是關乎武術傳承和培育下一代的大事,它能
夠促進學生的體質健康,能作為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促進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認同與尚武精神的培育。通過武術普及到學校是順應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培育下一代文武雙全的需求。學習武術強身健體的同時更可為國家培育和發(fā)掘武術優(yōu)秀人才。建議
武術普及大名縣應率先示范
大名縣是武術全國之鄉(xiāng),可作為全國率先示范縣,將武術教學在全縣普及,可以借鑒滄州市武術進校園的做法,具體來說就是:由人事教育和體育部門聘請專業(yè)教練,也可以組織各學校體育教師進行武術推廣的培訓,定期培訓武術教師或者招聘一些大專院校的體育生,有很多大學有民族傳統(tǒng)體育系,他們體育專業(yè)、武術技能、文化知識都具備。每所學?膳鋫湟幻蚨嗝處。教程內容必須以本國中華武術為主體;通過體育教師在學校體育課中或在每天課間體育活動中開展10分鐘的武術操活動(國家為把中國武術文化發(fā)揚傳承,特意有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教育司組編的武術操3套,“武術操,不僅能健身,還能防身”)。在每個學年中可以組織召開兩次全縣中小學生運動會,把武術作為比賽項目必選的一種比賽,可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還可以績效考評,在每學期中進行武術考級考段,設初段、中段、高段等九段。在中考和小學升級考核中將武術項目作為必考項目或者選考項目,在中考成績中武術項目可以在總分中有一定的比例分數。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武術進校園》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武術進校園: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