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堅持“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已在市、(縣)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及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全面展開。因其涉及范圍片大面廣,大部分單位又是直接服務群眾的基層組織,面對面與群眾打交道,更為全面具體地了解群眾生產(chǎn)生活需求,是直觀體現(xiàn)活動效果的“主戰(zhàn)場”。因此,第二批參訓單位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更加重大,只有認真學習群眾觀念、踐行群眾路線,牢固樹立為民意識、實干意識、責任意識,更加主動積極地為民做實事、干好事,才能確;顒訉崒嵲谠、不走過場,取得解決問題、教育干部、群眾滿意的效果。
突出“為民”為旨,常葆“為民”情懷。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要按照筑牢為民宗旨意識的要求,切實增強教育實踐活動的針對性。要以民利為先,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己思考問題和開展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要以民心為鏡,把群眾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標準;要以民意為天,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唯有時刻尊重群眾、真正敬畏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善于動員群眾、不斷造福群眾,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自己成長進步的根深深扎在人民群眾之中,才能夠贏得群眾的信任和認可,獲取源源不斷的政治智慧,有效提升服務科學發(fā)展、加快科學發(fā)展的能力和水平。
做到“務實”為要,常行“務實”作風。堅持實事求是,大興務實之風,才能更好地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要著力推進各項為民工程,辦好利民惠民實事,切實增強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效性。一是重實情。真實、客觀地反映工作的實際情況,有喜報喜,有憂報憂,杜絕“假、大、空”,不蒙上欺下,不陽奉陰違。二是辦實事。對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高度負責,堅持不懈地帶領群眾艱苦創(chuàng)業(yè),打基礎、謀長遠、干當前,以實實在在的舉措和行動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問題。三是求實效。千方百計加快發(fā)展,增加群眾收入,改善群眾生活條件,提高群眾生活質(zhì)量,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讓人民群眾增收、得益、受惠、滿意。
樹立“清廉”為本,常修“清廉”形象。廉潔奉公,不謀私利,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凈凈做事,是黨員干部的必備素質(zhì)和基本要求。要按照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八項規(guī)定的要求,切實增強教育實踐活動的長效性。要加強學習,增強黨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利益觀和價值觀;要自重、自警、自省、自勵,守住寂寞,耐住清貧,抵住誘惑,擋住干擾,經(jīng)受住考驗;要始終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永葆共產(chǎn)黨人本色。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