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不忘初心 繼續(xù)前進》第二集《人民至上》有感 本文簡介:
為了人民的獲得感——觀《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之《人民至上》有感房漢廷國慶長假漸進尾聲,《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政論專題片開始播出第二集。盡管之前就知道這集是“人民至上”,盡管猜測是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主題,但看完之后還是不由自主地擊節(jié)贊嘆,不由自主地感動落淚!叭嗣裰辽稀,說起來容易,踐行起來何其難也。早
觀《不忘初心 繼續(xù)前進》第二集《人民至上》有感 本文內容:
為了人民的獲得感——觀《不忘初心 繼續(xù)前進》之《人民至上》有感
房漢廷
國慶長假漸進尾聲,《不忘初心 繼續(xù)前進》政論專題片開始播出第二集。盡管之前就知道這集是“人民至上”,盡管猜測是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主題,但看完之后還是不由自主地擊節(jié)贊嘆,不由自主地感動落淚。
“人民至上”,說起來容易,踐行起來何其難也。早在春秋時期,古代思想家孟子就主張治理國家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殘疾者皆有所養(yǎng)。”果真如此的話,則“天下可以運于掌上。”可是,遍覽中華二十四史,哪個朝代做到了?繁榮如漢唐,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富足如兩宋,也只是“網罟所得,僅足以給食”罷了。
讓“人民至上”從空想變成現實的無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1949年人民在政治上做了主人,1978年人民在經濟上做了主人,2012年人民在發(fā)展上做了主人。特別是最近這五年,人民的獲得感是滿滿的,實實在在的,是全方位的。
“人民至上”的目標是實現全民小康,而小康的標準就是“一個都不能少”。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實現大多數人的小康,但仍有三個群體落在了小康路的后邊。第一個是幾千萬的農村貧困人口。“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扶貧攻堅戰(zhàn)打響以來,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大幅度下降,僅2015年一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就減少了1240萬人。第二個是少數民族兄弟。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奔小康是全體華夏兒女共同的目標。為實現同一個目標,中央專門投資修建了穿越高黎貢山的公路,把僅有6900多人的獨龍族兄弟連接到小康路上。第三個是革命老區(qū)。革命老區(qū)為中國革命的勝利貢獻無數優(yōu)秀兒女,共產黨人沒有忘記他們,近年來對老區(qū)的民生投入力度越來越大。
檢驗“人民至上”的標準,就是看人民滿意不滿意。無論是片子中的數字,還是我們每個個體的感受,這種滿意都是實實在在的。
當今社會進步的首要標志是教育的普及與普惠。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教育的投入長期占GDP的比重高于4%,政府投入占公共財政支出比則高達17%以上,即使是發(fā)達國家也不過如此。同時,中國不僅九年義務教育普及度高,而且高等教育也實現了普惠化,即使是學前教育這個難題也納入了公共教育系統。隨著教育的普及和普惠,一個智慧的中國呼之欲出了。
衡量一個國家國民幸福指數高低的重要指標是國民健康水平。1949年時中國人均壽命不超過40歲,而2016年已經達到了76歲多。同時,面對中國提前到來的老齡化問題,五年來先后建起了11萬個社區(qū)養(yǎng)老中心和10萬個農村養(yǎng)老院。一個健康中國,才是一個真正的貨真價實的小康中國。
檢驗“人民至上”實現度的指標還可以列出很多,如當下中國人的恩格爾系數減到了30%左右,人均住房實現了居者有其屋,新農合、大病統籌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等。
“人民至上”是共產黨人的畢生準則,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更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一代領導集體的奮斗目標。
一句話心得體會:
習主席和黨和人民一道建設國家,擼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
習主席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讓居者有其屋,精準扶貧,同步奔小康。
精準扶貧、全面深化改革、健康中國,不喊大口號,不好高騖遠,以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得民心者得天下,今后中國會越來越繁榮越來越昌盛。
觀《不忘初心 繼續(xù)前進》第二集《人民至上》有感 本文關鍵詞:初心,不忘,有感,第二集,繼續(xù)前進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